用一字绝看贾浅浅的诗歌~

2022年8月17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了2022年会员发展名单,其中因为“屎尿诗”引发巨大舆论争议的贾浅浅也名列其中。这名西北女作家、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被推上了热搜。对此,你怎么看?
 

成公解析
 

这些天,贾浅浅火了。我们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贾浅浅做到了,这已经不是贾浅浅第一次因为诗歌创作而爆火网络,那为什么贾浅浅会屡次引发关注呢?为什么网友们会群情激愤呢?对贾浅浅事件,我想谈三个“不该”。
 

第一个不该,艺术不该低俗。贾浅浅因诗歌而火,不是因为其艺术性,而是因为其创作的现代诗歌中夹杂着一些“屎尿屁”的元素,通过滥用回车键拆分散文并称之为现代诗歌,令人瞠目结舌,简直“叹为观止”,甚至有些不忍直视。我觉得,文学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文学的“好”是没有标准的,但是前提一定要有内涵,不该庸俗,不该低俗,在我看来,文学创作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写诗,也可以把写诗当作生活中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这无可厚非。但是文学创作也应该有门槛,这个门槛不是学历,不是能力,也不是出身,而是情怀,是思想,是文字背后的独特魅力,因为很多诗歌要公开发表,要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年轻人甚至是学生,很难想象这种“屎尿体”的诗会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艺术,不该低俗。
 

第二个不该,文学不该世袭。贾浅浅引发关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其特殊的身份和家庭背景,作为贾平凹的女儿,她与生俱来的光环自带流量,她所创作的所谓现代诗歌之所以会有一些专业人士的吹捧,甚至一些出版社争相出版,恐怕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父亲的影响力,是借贾浅浅向其父亲溜须拍马,这也不禁让人联想,诗歌创作是不是贾浅浅“走社会”“抬资历”的敲门砖?其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之中究竟有多少水分?这次进入作协会员名单是不是也是因为父亲的光环呢?这让我想到了小仲马的故事,他拒绝了父亲大仲马的帮助,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茶花女》的创作,文学应该是原创的,应该是独立的,“二代”这个词会承载更多公众期待,但并不是贬义词,也绝不意味着作家的子女不能当作家。但是,文学创作鼓励的是传承,不应该“世袭”。
 

第三个不该,诗歌不该没落。若不是贾浅浅事件,恐怕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诗歌了,诗歌被冷落、被疏远、被遗忘,时日已久,这一二十年来,不是没有具备一定可读性的好诗人与好作品,但却很难出圈,包括备受关注的余秀华,当年也是凭借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才走红,我想很多人关注这首诗都是因为这个题目吧,好像只有搞怪、另类、独辟蹊径才能有热度,这无疑是当前文学创作的悲哀。就像网友们调侃贾浅浅时说的:我觉得应该看到浅浅诗人的积极意义,是她打破了当代诗歌一潭死水,沉闷无趣的现状,更是激发了一大批才子佳人的创作激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治好了大批抑郁症患者,给她们带来生活的乐趣。确实如此,“屎尿体”在备受诟病的同时,也拉近了大众和诗歌的距离,很多网友们也开始了讽刺式的仿写,我想说除了贾浅浅事件本身,除了看热闹,我们也应该多给诗歌一些关注,诗歌不该没落。

最后我想说,我们印象里的诗歌,是唐代的“我本楚狂人”,是宋代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元代的“古道西风瘦马”,是近代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歌应该是美的,应该是纯粹的,应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样的让人向往,同时也应该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亲切寻常,诗歌是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它,切莫让诗歌只能“浅浅自赏”。

面试有面儿 634次浏览 0次回帖

小柒酱

2022-09-16 09:59发布


回帖

回帖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