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理解—要“听懂话”

      片段阅读作为国考的重要题型,好多同学都觉得很难,尤其是主旨题。把握不住文段强调的内容,是大多数同学丢分的原因。这类型题目主要考察同学们概括归纳主旨能力、判断意图能力、推断隐含信息能力,只有自己先准确把握文段主旨,才能判断选项的正误。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段雷类型的分类上讲讲,中心理解,怎么才能“听”得懂作者在说什么。下面先用几道例题感受一下:

【例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好不好,要以村民满不满意为评价标准。因此,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以“人”为中心,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认真对待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击中痛点,“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化”,才能避免“一刀切”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

这段文字主要讲了:

A.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B.农村文化建设要追求“精准化”

C.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的标准

D.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要以村民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之后“因此”引出结论,阐述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以“人”为中心,并阐述了其意义。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强调的是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对应A项。

B项,“精准化”为文化建设带来的效果,非重点,排除;

C项,“服务的标准”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重点为文化建设如何做,而非文化建设带来的意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相信通过以上讲解,大家对于概括归纳主旨会有一点小小的收获。  


【例2】信息的网络搜索而非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正成为一种知识生产的常态。之前试图将知识通过个体记忆的方式而存于大脑之中的知识存储方式,面对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无限量存储信息的互联网方式,已经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互联网对人的记忆能力的取代和提取的外在化,使人自身不再是一个纯粹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转换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持有者——所有经典的知识积累都是为了创造和占有新知识而准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脑的记忆功能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重要

B.经典的知识积累方式将被互联网存储所取代

C.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知识积累和存储的方式

D.云计算将使人类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观点,即“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紧接着通过“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到“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之后又通过论述“交流互鉴”带来的好处和意义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引用“光明来自东方”的谚语进一步来论证“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故文段是观点+解释说明的总分文段,重点在总句,即“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应C项。

A项,“亚洲”,对应解释说明部分,且“文化交融”表述片面,排除;

B项,“一带一路”,对应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D项,“包容共进”,对应解释说明部分,且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交流互鉴”而不是“包容共进”,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上边两道例题都是以观点+解释说明的行文脉络去展现的,同样的我们还有其它类似的行文脉络:

image.png

行测知天下 603次浏览 0次回帖

2022-11-15 18:54发布


回帖

回帖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